话说今天小编我刚到办公室,还没进入状态,就被劈头一堆灵魂拷问浇醒了:原来是我的客户——某汽车品牌的材料工程师,遇到了一种人见人厌的头疼问题……
我们公司使用贵司PC/ABS工程塑料很多时间了,其它制件都非常顺利。结果今天注塑的备胎罩和仪表板一看,非常多银丝!喷漆也掩盖不了。
要知道小编所在的锦湖日丽可是有着近20年的技服经验,服务过许多知名车企终端,主机厂。在每年近百件咨询案例中,银丝和气痕,熔接线一起,妥妥位居注塑不良TOP 3!
先回答一下这位客户问题:银丝等外观缺陷之所以在注塑大制件时比较明显,主因还是注塑机吨位较大,材料在注塑熔融过程中受热后,剪切降解更为严重!一般而言,老司机们会在注塑工艺,模具结构进行优化。可你知道吗,对于注塑材料的改进,也能轻松高效避免银丝!
所谓银丝,主要指塑料在充模过程中受到气体(主要包括水汽 、空气 、分解气及溶剂气)干扰而出现在制品表面上的条纹丝状缺陷 。相伴的,往往还有气痕等问题。
相信懂行的注塑老司机们,估计对外观不良的应对办法早已经见怪不怪了,在此请允许我再唠叨一下:
无论制件大小,这是最通用的问题了,首先是成形温度,当注塑成型温度过高,材料容易受热分解,分子链断裂,产生一系类小分子物质,形成外观银丝、碳化等缺陷。
剪切应力最大值集中在浇口附近,而当注塑温度过低,整个材料粘度增大,导致剪切应力增大。浇口附近局部温度升高,造成分子链断裂,产品外观银丝,此种缺陷多集中在浇口区域。
同样,气体也是银丝、气痕的关键原因,所以除了一方面需降低气体产生,另一方面也要气体及时排出模具。
对于部分易析出的材料(如ASA),除了保证排气槽深度以外,还要定期对排气槽进行保养,防止堵塞。
再说具体点可以在有气痕的地方加做一些镶件排气、顶杆排气、排气钢排气等,对一些特别的模具也可以用抽真空排气。
大零件相对来说比小零件更容易产生银丝。其中一个很大因素和材料的流长比有关。对一些较大零件来说,例如格栅,通常会采用多浇口,顺序阀来注塑成型。因为各材料流动性不同,其浇口之间的距离也会不同,当浇口之间的距离超过其流长比以后,就会在产品外观产生银丝、熔接线、温差线等缺陷。
通常来说,各个浇口的剪切应力一般如下图所示:由于扇形浇口直冲产品,一般会演变为搭接浇口,从而避免浇口处银丝及气痕缺陷。
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“减肥”经历,在夏天运动完。体重都会减少1—2斤,其实都是体内排出的汗液,而这些汗液都是平时我们通过外部喝水补充而来的。
同样道理,在夏季天气环境潮湿外部环境下,用于大制件的材料本身吸水性强的话,喝饱了水的材料在加工过程中,水分容易汽化成水汽,迁移到制品和模具结合面,进而导致银丝的产生。因此需要用除湿干燥机等手段,严格控制含水量。
同样的道理,注塑原料粒子里本身所含有的小分子物质,在加工过程中,也会和水分一起释放出来,从而导致银丝缺陷。
什么是热稳定性?一句话,看某材料遇到高温会不会降解。比如我们吃蛋炒饭往往会吃到发黑发苦的锅巴,正是因为米粒在油温作用下,热稳定性被破坏,内部分子发生了降解,形成了焦化的新物质。
大制件所用注塑机吨位较大,如果我们把注塑机当做那个热锅,作为“饭粒”的材料自热而然会在类似“热炒”的注塑熔融过程中所受热、剪切降解更为严重,在注射过程中,降解气体迁移出熔体至模具贴合面,自然会导致银丝。
综合模具,工艺外因及材料本身内因。从材料端,我们可以通过以下3招,规避银丝气痕等问题!
【一般原料含水率0.05%,对水分敏感的聚酯类原料(含PC 、PBT、 PET、PU等易高温水解)0.02%】,轻松改善因含水率过高,高温熔体容易在料筒中和射嘴、浇口等强剪切之处发生过热分解,产生的表面银丝,气痕问题。
降低注塑温度同时采纳流动性好,容易加工的材料。比如ABS替代PC/ABS 合金;或者干脆直接优化材料的流动加工性能。不过现在ABS那么贵,也不是说换就能换的。
其实,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某材料的聚合物的聚合方式,在不变更工艺参数的情况下,有效降低瑕疵出现概率。在这点上,小编可以王婆卖瓜一下,锦湖日丽在这方面可是老司机了,对于注塑一些老大难问题,有着丰富的配方经验。
比如下列刚刚出炉的实验结果,某款PC/ABS合金料打样的汽车中饰条,银丝如老太太皱纹般刺眼。
我们选取高热稳定性组分设计材料配方(左侧),银丝现象消失,问题得到解决。当然,具体配方内容保密哈,欢迎来电详谈!
服务过30多个行业,4000多家客户,积累了丰富塑料及选材(用户/同行)分析数据。